WFU

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小小痔瘡,大大不便

小小痔瘡,大大不便



痔瘡雖是小病,但盛行率高,超過一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痔瘡發作。俗話說“十人九痣”,便是這個道理。

不過,就像哈利波特裡面的佛地魔一樣,痔瘡是一般民眾難以啟齒不願掛在嘴邊的疾病。也像佛地魔一樣,不說他依然存在,而且總是在不可預期的時刻突然發作,讓患者坐立難安,影響日常生活。雖然痔瘡不像佛地魔一樣破壞力十足,但小病仍會造成大困擾,門診時還是有不少朋友因此前來看診,尋求解決。但嚴格來說,

每一個人都有痔瘡 每一個人都有痔瘡 每一個人都有痔瘡
(因為很嚇人所以要講三次,但了解之後就不嚇人了)

所以如果懷疑有這樣的問題,不要害怕,還是建議就醫處理。


所以痔瘡到底是什麼?


志典醫師:    
痔瘡是人體正常的組織正常的組織正常的組織(因為很重要所以也要講三次),由肛門口周圍的結締組織(包括黏膜、黏膜下組織、血管...等等)所構成。負責的功能有點像氣密窗周圍的封條,或是保鮮盒蓋子裡面的橡皮墊圈一樣,是維持肛門口密閉(seal-off)的功能。它像一個軟墊(cushion)把我們的腸道內容物封閉在腸道之中,與外界隔開,讓我們在平時不會有排泄物滲出的問題發生。(可以想看看,如果我們的氣密窗關不緊,或是保鮮盒沒有橡膠墊圈,是不是就會漏?同樣的道理)


所以我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痔瘡?


志典醫師:(都說了每個人都有痔瘡...)
來說說痔瘡的症狀。痔瘡平常是沒有症狀的,症狀只發生在痔瘡組織有了形態上的變化之後才會出現。而相關的症狀也很容易理解:

當痔瘡組織腫大,會有腫脹不適甚至疼痛的感覺。

當氣密功能受損,就比較會有腸道內分泌物漏出造成搔癢,皮膚炎等症狀。

當底下血管組織或是黏膜破損,就可能有血便的狀況發生。



所以我便便的時候常常會流血,是不是痔瘡發作了?



志典醫師:

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是。

便便有血其實是個重要的議題。除了痔瘡之外,還有太多其他原因可能造成血便。其中,大腸直腸癌、大腸憩室發炎、各種原因造成的大腸直腸發炎、肛裂,都可能是造成血便的原因。為了排除其他原因,建議有危險因子的病患先做大腸鏡檢查確定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出血,才能安心當成痔瘡來治療,真正對症下藥。



所以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痔瘡發作?



志典醫師:
痔瘡組織裡含有血管組織,一旦血管內壓力上升,就可能造成痔瘡發作。包括久坐、久站、熬夜、便秘、肝硬化、懷孕(孕婦媽媽們是很辛苦的)都是痔瘡的好發因子。門診時遇到痔瘡發作的病人,病史一問,常常會發現有最近工作比較累或是熬夜的狀況。所以坐辦公桌的朋友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朋友們記得隔一段時間稍微動一動。



我的痔瘡嚴不嚴重,需不需要開刀?


志典醫師:
痔瘡依照脫垂(prolapse)的程度分成四級:

第一級 沒有脫垂症狀,可能以無痛性出血作為表現。
第二級 輕微脫垂症狀,但不需外力即可回復正常狀態。
第三級 中度脫垂症狀,需外力推回才能恢復平常狀態。
第四集 重度脫垂症狀,以外力仍無法推回到平時狀態。

一般而言,第一度、第二度不見得需要手術治療,可以用藥物(註1)盆浴,或者是橡皮筋結紮術註2)做處理。而第三度、第四度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見21世紀痔瘡的手術治療)。然而這只是一個通則,究竟需不需要手術,還需考慮病人本身的條件。症狀困擾程度、年紀、慢性病的有無、術後照顧能力...等等,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因此還是需要大腸直腸科專科醫師做完整的評估才能給予適切的建議。



那應該如何預防痔瘡發作呢?


志典醫師:
痔瘡的預防,其實就是去除掉好發因子,並預防便秘的發生。多吃蔬菜水果、攝取足量水分、適度運動、避免久坐久站,都是老生常談但重要的觀念。然而,對於嚴重便秘或是長期便秘的病人(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CIC),搭配口服的軟便劑會更有療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將血便自行判斷為痔瘡發作,如果常有血便的問題,還是必須由醫師評估是否單純是由痔瘡造成,才不會拖延了治療時機。


註1
除了軟便劑之外,痔瘡常用藥物包括軟膏和栓劑。其中成分大多包含局部麻醉劑 ( lidocaine ) 、收斂劑(zinc oxide)、血管收縮劑 ( ephedrine )及類固醇 ( hydrocortisone ) 。這些成分對於痔瘡的疼痛、搔癢、腫脹、腫脹、刺激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註2 :

橡皮筋結紮術是一個有效處理內痔的方法。利用橡皮筋將內痔結紮,經過7-10天之後痔瘡將會脫落,對於痔瘡程度不嚴重的病人的確是選項之一。


橡皮筋結紮槍,在右側槍頭發射橡皮筋,內痔在橡皮筋緊套後會自行脫落,達到痔瘡移除的效果。

然而橡皮筋結紮對於外痔的病患並不適用。由於外痔的位置在表皮,用橡皮筋結紮就像皮被用手用力捏著一樣,會有相當程度的痛感,甚至造成表皮壞死。另外,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病患也不適合,因此在能不能結紮的評估上仍須小心。


延伸閱讀

痔瘡案例解析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醫師簡介

 Education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Career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研究醫師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臨床教師


Board certification

台灣醫師執照
台灣外科專科執照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專科執照


進修訓練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消化道內視鏡進修
韓國峨山醫學中心Asan Medical Center達文西機器手臂進修
韓國延世大學達文西機器手臂進修

大腸癌是什麼?

這是個聞癌色變的年代,不過

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

大腸癌已經連續11年成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每年平均有14000人罹患大腸癌。值得慶幸的是,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隨著化療及標靶藥物的蓬勃發展,不但末期的病患有相對於其他癌症更多的藥物可供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期的病患,更有相當高的機會完全根治。因此,預防重於治療一直是大腸癌治療的最高準則。

網友Q問:大腸癌到底是什麼?

志典醫師:
大腸鏡之下,大腸癌的外觀
    大腸癌是大腸黏膜層因基因突變而形成瘜肉,經由10~15年的過程癌變而形成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年齡、西式飲食、抽菸、紅肉、高油脂食物、自由基、亞硝酸鹽(防腐劑)...等等。


網友Q問:大腸癌有什麼症狀嗎?

志典醫師:
    大腸癌為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其他相關症狀因腫瘤位置不同而異。
    若腫瘤位在右側大腸,症狀大多以貧血為表現,病患會覺得時常頭暈。然而女性因為有月經的關係,常慢性貧血的問題,很難跟右側大腸癌造成的貧血做區分。
    若腫瘤位在左側大腸,症狀大多以腹脹、腹痛、血便為表現。因為左側大腸的腸腔較窄,比較容易有阻塞相關症狀發生。
    若腫瘤位在直腸附近,症狀大多以血便、大便變細為主。因腫瘤位置靠近肛門口,腫瘤又是由血管增生豐富的組織構成,因此出血較容易被發現。而因為糞便到直腸附近會受到腫瘤的擠壓,容易有外型上的改變。
    雖然如此,還是必須一再強調,初期的大腸癌是完全沒有症狀的

網友Q問:如何得知我有沒有大腸癌?

志典醫師:
    有鑒於國人飲食西化,大腸癌發生年齡逐漸降低,國健局已經將大腸癌篩檢的年紀由50歲下修到45歲。有糞便潛血或是任何危險因子的病人,都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大腸瘜肉的檢出率約60~70%,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瘜肉並做瘜肉切除術,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


網友Q問:除了大腸鏡以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得知有沒有大腸癌?

志典醫師:
    有,但有缺陷。除了大腸鏡以外,還有鋇劑攝影和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不過大腸癌、大腸息肉或是病變檢出率都較差,而且無法做瘜肉切除或病灶切片。簡單來說,如果做了鋇劑攝影之後發現有大腸瘜肉,還是必須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加上瘜肉切除術,才能移除病灶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網友Q問:大腸癌是不是一定要化療?

志典醫師:
    大腸癌的分為第一到第四期,而治療方式與分期息息相關。第一、第二期只需要手術治療,之後定期追蹤。第三期與高復發風險的第二期則需要接受半年的輔助性化療。第四期病患,手術仍扮演一定角色,但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的治療相形重要。
    大腸癌術後,定期的大腸鏡追蹤腫瘤是否復發非常重要。病友必須積極配合醫師的追蹤,才能得到最好的預後甚至痊癒。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醫療 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 - 一根棉花棒的故事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in front of clinical medicine.”

今天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讓志典醫師在萬般無奈之餘,也學到了一課,與大家分享。

Q先生,兩年前因為直腸癌的緣故,在其他醫院接受過直腸癌手術治療。因復發性直腸癌的緣故到志典醫師這裡做腫瘤相關的諮詢。由於病人本身有腹部主動脈瘤的問題曾放過主動脈支架,而且心臟功能不佳,做過心導管,放過心臟血管支架,手術風險性較高,因此原醫師建議只能試試看化療治療。然而,復發性腫瘤已經長比較大而且侵犯膀胱,造成膀胱直腸瘻管(尿液不斷從肛門口漏出),所以病患只能長期放置導尿管。加上時常泌尿道感染,病患每週都必須到醫院做尿管的更換,而且時不時因為泌尿道感染而發燒,生活品質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經過討論之後,幫病患進行了骨盆腔臟器全切除的手術。

然而,就在昨天,病人發燒了。

發燒在開完刀後的病人可說是屢見不鮮。因此志典醫師照著發燒的標準作業流程做發燒原因的搜索,倒沒什麼特別。後來,發現原來是傷口感染發炎造成。

大腸直腸科的手術病人,傷口感染率相對是比較高的,這也算常見。不過,就在志典醫師幫病人打開傷口做棉花棒做清潔的時候,悲劇發生了。。。

志典醫師把棉花棒戳進傷口下方清潔的時候,輕輕一拉,也沒什麼異樣感,原本準備拿下一隻棉花棒繼續清理,結果眼角一瞄,(還好我有瞄一下)

咦?我的棉花棒頭怎麼不見

只見到我手裡拿著一支光溜溜的竹籤。。。棒頭的棉花掉到傷口底下卡在裡面了!

一陣錯愕之下,開始翻找紗布,看看有沒有掉在紗布上面。
沒有。

 “怎麼辦?”護理師問。
 ”傷口打開來找“ 志典醫師無奈的說。

打了局部麻藥,幫病人加了止痛針之後。傷口整條打開了。經歷一番辛苦,棉花被一片片夾出來。苦了病人,也苦了辛苦的醫護人員。(彎腰駝背在病床旁協助志典醫師夾棉花棒頭)“伯伯,實在是辛苦你,但我們處理好了。”對病人的安慰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不是誰的錯。是棉花棒的錯。

“謝謝你啊醫師!” 信賴醫療團隊而體諒人的病患,總是令人心疼。

這是原本棉花棒的樣子

打開包裝是長這樣子
悲劇是長這樣子,上面是夾碎掉的棉花碎屑,下面是光溜溜的棉花棒
醫療不就是這樣?意外無所不在。在醫療面前,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為什麼do no harm會放在effective treatment之前?這就是為什麼。

特別感謝辛苦幫忙的護理師們,大批人馬幫東幫西,完成任務。

    但,我只有一個註解:

明天叫廠商來找我罰站。。。

心臟不跳怎麼辦- 一個團隊合作的成功案例

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成功案例

說在前頭:
我相信這是個有分享價值的例子,所以會有一點點醫學名詞在裡面,但大家應該還是可以看得懂。
    
一個重大手術的成功,手術本身只佔了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的默契與互相支援這位病患治療的成功,靠的是一整個團隊將近十多個人的通力合作。麻醉科、心臟外科、大腸直腸科兩組人馬、心臟內科、麻醉科術後快速恢復小組(ERAS team)。對於大家全力的支援,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這是一位47歲的男性病患,本身心臟功能非常差。有多差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47歲的壯男,身體裡面居然有一顆比99歲老人家還要差的心臟。心臟輸出量差就算了( LVEF 18% with generalized hypokanesia),左心室還有一個4公分大的血塊(thrombus),只要這個血塊從心臟跑出去,跑到腦血管,就會中風; 跑到手腳,就會手腳壞死截肢; 跑到腸子血管,就會腸壞死。簡直就是心臟疾病大亂鬥的一個病人。

在這樣一個軀殼裡面,居然還裝得下低位直腸癌這個疾病(rectal adenocarcinoma, 3cm above anal verge)。  

”或許是上天給我的考驗吧。“ 我不禁這樣想。

在分院做過放射治療跟術前化療之後轉到本院。我們開始了術前的檢查。的確,狀況跟分院醫師告訴我們的一樣糟。

心臟內科建議,趁放射治療的等待期間(註1.趕快吃抗凝血劑,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心臟的血塊溶掉。於是我們跟病人溝通,先讓他回家吃藥,之後再過來醫院手術。

沒想到病人回家之後,藥只吃了一半。

帶著一大塊完整的心臟血塊回來追蹤,還樂天的說,“我覺的應該還好吧?”,志典醫師除了傻眼之外也莫可奈何。但放射治療等待期已過,再不開刀腫瘤說不定開始準備慢慢變大了,將錯過保留肛門的黃金時期。

"我們還是做手術吧!但心臟的風險你必須要完全了解,這是生與死的分別。"  我無意嚇唬病人,但這是事實。誰都不希望手術成功但病人醒不過來。

病人住院之後,會診了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麻醉科,大家約定好時間,共同對病患做說明。包括術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防範措施、發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可能的後果。

詳細來說,大腸直腸科找齊了兩組人, 包括兩位主治醫師,兩位總醫師,一位住院醫師。心臟外科及內科說明了心臟風險性及葉克膜的隨時準備。麻醉科說明了術後快速恢復的流程,預防措施、術中心臟血塊的監控,心律不整相關處置。大張旗鼓只為了病人可以手術順利。

手術開始了,大家小心翼翼,各司其職,嘴巴不忘兩句玩笑話,緩解緊張的氣氛。

終於結束了。心臟沒有心律不整,心臟血塊沒有跑出去造成中風,葉克膜準備著沒用到(但是兩位心臟外科總醫師隨侍在側)。

而手術是成功

術後一個禮拜,在調整完抗凝血藥的劑量之後,病人順利回家了。心裡的大石頭終於放下。

彷彿白了兩根頭髮。” 我想

團結合作,讓今天這位病患的得到了最好的醫療成果。特別感謝麻醉科S、L醫師,心臟外科W、H、L醫師,大腸直腸科J、J、L、C醫師,還有其他幫忙大小事情的住院醫師們。當然也別忘了旁邊迅速支援的流動刷手護理師們。

    也許這才是醫療價值的展現吧!

術前大家各司其職,做最好的準備。


註解1 : 直腸癌術前的放射治療等待時間約8~12週,這段期間腫瘤都還有機會持續縮小,可以讓保留肛門的機率上升。





這位阿伯您簡直就是大腸鏡的教科書圖譜吧!?

N個願望 一次滿足

就像複習圖譜一樣- 琳瑯滿目的一次大腸鏡檢查




嚴格講起來,這是個哀傷的故事,因為這位60歲的伯伯被診斷了直腸癌。不過,他的大腸鏡檢查影像簡直可以當成大腸鏡的教學圖譜,與大家分享。
   
這位伯伯有血便的問題,因此到志典醫師診間就醫,經過一番問診之後,進入肛門指診的部分。肛門指診一直是大腸直腸科中無可取代的一項簡單、方便、又可以得到相當多臨床資訊的檢查。(註解1)

指診之後,不妙,直腸裡頭似乎有一個硬塊,可能是腫瘤。加上手套上的血絲,大腸鏡檢查恐怕是無可避免的了。於是志典醫師立刻安排檢查時間,並且提醒伯伯一定要來接受檢查,避免病情拖延。

接下來就是檢查日當天的情形了。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看圖。(以下圖多)


志典醫師提過,大腸鏡檢查一定要做到大腸頭,也就是闌尾開口的位置。
這是所謂的大腸頭的位置,半月型的是闌尾開口的地方。

     在這我們可以看到大腸小腸交界的位置。


左方一個火山口形狀的地方就是大腸小腸的交界,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大腸憩室。

    在升結腸的位置出現了很多大腸憩室(註解2

一顆一顆的小泡泡就是大腸憩室,有些還被糞石卡住了。

   

遠端橫結腸的地方也有憩室的蹤跡。

    接下來是大腸瘜肉圖譜連發。
看似風平浪靜的一段正常的大腸。

沒想到轉個彎,差點就沒看到躲在後面的瘜肉。

看到了嗎?調皮的瘜肉就躲在皺褶的後面。

瘜肉本尊現身。

另一個瘜肉,用黏膜下打水的方式進行切除,避免腸子破裂的風險性。

拿出瘜肉套環,切除。

瘜肉切除後切面,中間好像有一條小血管。

伸出內視鏡止血夾,對瘜肉的血管進行處理,避免切除後出血。

夾住血管,就不會出血了!

又是瘜肉,這個惡形惡狀的瘜肉當然一定要切除。



沒想到夾完止血釘後,在大瘜肉下方還躲了一個小瘜肉。

雖然你是小瘜肉,但同樣躲不了被切除的命運。



居然還有瘜肉,殺敵殺到有點累了。

繼續努力的切除吧!不然放久了可是會變成大腸癌的!

切完這個大瘜肉,還發生了出血的小插曲,同樣用內視鏡止血夾完美處理。(註解3)

第N個瘜肉。

第N+1個瘜肉。。

第N+2個瘜肉。。。

第N+3個瘜肉。。。。

最後在直腸的位置遇到了大魔王,直腸癌出現。

做個切片,並安排手術抽血及其他術前檢查。

 這位伯伯的大腸鏡檢查簡直就像在幫志典醫師複習大腸鏡圖譜一樣,琳瑯滿目。一般大腸憩室、糞石卡住的大腸憩室、有柄大腸瘜肉、無柄大腸瘜肉、增生性大腸瘜肉、躲在皺褶後面的瘜肉,還有直腸癌。甚至黏膜下打水瘜肉切除,以及瘜肉切除後出血的止血動作,都一併幫我複習了一輪。
    
做完覺得好累!但專注於當下,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實在無可比擬

結論:I LOVE MY JOB !!

後記:
然而這位伯伯的考驗尚未結束,志典醫師仍需要為他安排直腸癌的手術,希望伯伯可以好好接受治療,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註解1: 
肛門指診是一個大腸直腸科醫師可以得到相當多臨床資訊的重要檢查,不僅可以知道痔瘡、肛裂、大腸炎、直腸癌等問題,甚至對於男性的攝護腺問題,以及女性的子宮頸陰道問題,都可能因為肛門指診而意外發現。因此病患來到門診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不要因為害羞而拒絕。

註解2
大腸憩室是大腸壁的一些凸起來的小洞,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後天造成。憩室洞裡容易卡住糞便在成憩室炎,造成腹痛的症狀。若常因此有腹痛症狀,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註解3:
有柄瘜肉在底部會有一條供應瘜肉生長的血管,切除時容易有流血的狀況發生。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使用內視鏡止血夾內視鏡止血夾可以將血管夾住加壓達到止血的效果。
    就像下圖一樣:


    不過大家可能擔心,一個鐵夾夾在腸道裡面會不會怎麼樣?其實不用擔心,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止血夾會自動脫落並排出體外,所以不會留在腸子裡面喔!

    

Yo! Rocker阿嬤!

誰說阿嬤不能當Rocker!
Let's rock the world!!

這禮拜有一位可愛的阿嬤,因為大腸癌造成長期貧血的關係來找志典醫師開刀。因為年紀大,手術時間也比較久,因此術後到加護病房觀察。

隔天,順利拔管,可以說話的阿嬤相當開心的在病床上找醫護人員們聊天,口沫橫飛,比手畫腳。

辛苦的阿嬤年輕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手指頭受過傷,於是,留下了這個很搖滾的畫面

Ya!!
用這張圖說阿嬤曾經也有個搖滾的夢想,應該沒有人不相信吧!

“ Rocker!! Ya!!! ”

每天志典醫師巡房的時候,開朗的阿嬤都笑嘻嘻地握著我的手講東講西,好像把我當成自己孫子一樣了。而我也總是忍不住多跟他聊兩句,感覺很親近,很溫暖,很窩心。


在這個時代,醫師最需要的,也許只是這樣的回饋吧!!




這瘤好大!良性的不用怕!

這瘤好大!良性的不用怕!
一個大腸脂肪瘤的案例



本週有個相對少見的大腸鏡檢案例。是大腸脂肪瘤。

這是位60歲的大哥。在衛生所做了糞便潛血的檢驗,發現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因此到一般診所做了大腸鏡檢查。診所的醫師順利完成了全大腸鏡的檢查,發現有一個大大的有柄瘜肉,因此轉診到志典醫師門診做進一步治療。

因為轉診單上面資訊相對較少,儘管再做一次檢查病人會比較辛苦,但志典醫師仍需要重新安排一次大腸鏡檢,才能有足夠的參考資料對病人的情況做處置上的建議。

檢查的日子到來,這位大哥準時出現在檢查室門口,神情之中帶有一點不安。

檢查開始,過程一切順利,然而,這個瘜肉有點特別。


一個圓滾滾軟軟ㄉㄨㄞㄉㄨㄞ的可愛身影就這樣出現在面前
    圓滾滾軟嫩軟嫩的大瘜肉,可愛之餘甚至還有點療癒!?

    一看就知道是脂肪瘤

    這脂肪瘤還有個長長的柄,長柄裡面藏有供應脂肪瘤生長的血管,切除過程中若有不慎,可能造成較大量的出血。

脂肪瘤有個長長的柄,裡面有供應生長的血管,沒有小心處理易有出血的狀況發生。

    懷抱著謹慎的心情,志典醫師開始進行脂肪瘤的切除。

    先在長柄上夾兩個內視鏡止血夾,減少供應的血流量,降低大量出血的可能性。

先在長柄上夾兩個內視鏡止血夾,減少供應的血流量,降低大量出血的可能性。

    用瘜肉切除環套住脂肪瘤,進行切除。

用瘜肉切除環套住脂肪瘤,進行切除。
    切除完成。


脂肪瘤切除完成,偌大的一顆脂肪瘤就靜靜的躺在大腸皺摺的角落。

    脂肪瘤切除了,雖然已經預先在長柄上夾了止血夾,但仍有些微滲血情形。


脂肪瘤切除完成,有滲血狀況。

    在滲血的切面再多加一支止血夾,確實做好止血。“安全”才是所有醫療行為的第一考量。

脂肪瘤切面多加一支止血夾,可以清楚看到滲血狀況獲得改善。

    這麼大一顆脂肪瘤怎麼拿出來?用瘜肉切除套環夾出來! 雖然一看就知道是脂肪瘤,但還是要送病理檢驗確定診斷。


用瘜肉切除套環夾出來!

    圓滾滾的脂肪瘤,你看看ㄉㄨㄞ ㄧㄠ ㄉㄨㄞ ㄧㄠ 的很像圓形的果凍。


大約3公分大小的脂肪瘤。









大腸鏡的準備及注意事項--飲食/瀉劑/代餐

大腸鏡不辛苦,喝瀉藥拉肚子比較辛苦


“ 做大腸鏡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不過吃瀉藥拉肚子實在非常痛苦啊!”

“志典醫師啊,我拉肚子拉到屁股好痛啊!”

這一點志典醫師也很無奈啊!部分病人大腸相對較直,彎曲度較小,做大腸鏡並不辛苦,稍微忍耐一下就能夠完成全大腸鏡的檢查。但如果說到鏡檢前的清腸,卻普遍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然而,清腸的品質對於大腸鏡檢的重要性非常高。以下幾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清腸做的好不好絕對會影響大腸鏡對於瘜肉及病灶的診斷率。


清腸程度100分的腸子,檢出病灶沒問題!


清腸程度不佳,增加內視鏡操作醫師找瘜肉的難度,。


清腸程度極差,連大腸鏡都被糞便阻擋住,只能重新安排另一時間,重新檢查。


因此,喝瀉劑拉肚子幾乎是大腸鏡檢的必要之惡。

網友Q問:那麼檢查前腸道要怎麼準備才能乾淨,是不是不能吃東西?

志典醫師:
不需要完全禁食!只要依照以下準備方式,就不會餓得頭昏眼花:
1. 檢查兩天前可以吃低渣食物,包括: 米飯、饅頭、吐司、煮爛的瘦肉、蒸蛋、過濾過的蔬果汁。為了配合檢查,青菜類這時反而要少吃。低渣飲食跟清淡飲食不同。清淡飲食如果搭配的是高渣的食物,清腸效果一樣不佳,需特別注意。

2. 檢查前一天必須清流質飲食,簡單來說,看起來是透明的湯、水、飲料都可以。例如:運動飲料、冬瓜茶、魚湯、稀飯湯、蛤蜊湯這類的食物。不透明的湯、水、飲料包括玉米濃湯、牛奶、豆漿、米漿都是禁止的。

3. 檢查前一天傍晚七點,喝第一次瀉劑,喝完之後會開始拉肚子,持續約1~2小時,這個期間,需大量補充水分,一方面加強清腸效果,一方面也可避免身體脫水太厲害。

4. 檢查時間前4~5小時,喝第二次瀉劑(註解1.),喝完後一兩小時內同樣補充大量水份。

5. 做一般清醒式大腸鏡檢查的病患,一直到檢查之前都可以吃清流質食物。對於糖尿病病人,因擔心低血糖的發生,甚至建議吃完半量早餐,再依約定時間前往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5'. 針對安排舒眠無痛大腸鏡的病患,在第二次清腸完之後仍然可以喝水,一直到檢查前2小時才開始禁水禁食



網友Q問:做大腸鏡前還要準備特殊食物好麻煩而且又不好吃,有沒有別的方法?

志典醫師:
的確有喔!針對大腸鏡檢,許多廠商已經開發出許多代餐,可供鏡檢前的病患選購使用。志典醫師覺得口味還算可以(註解2)。如果覺得低渣清流飲食準備麻煩,或是口味嚴格的美食家(例如Gordon Ramsay這種刁嘴),可以到各大藥局選購這類產品。


註解1:分兩次喝瀉劑(split dose),對於清腸的效果較單一次瀉劑(single dose)優秀許多。因此陳醫師都建議以split dose作為標準的清腸方式。
註解2:志典醫師的嘴很不挑,所以意見僅供參考。。^^

文章總覽




認識疾病


大腸的解剖構造及生理功能
痔瘡是小病,發作起來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