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大腸癌是什麼?

這是個聞癌色變的年代,不過

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

大腸癌已經連續11年成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每年平均有14000人罹患大腸癌。值得慶幸的是,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隨著化療及標靶藥物的蓬勃發展,不但末期的病患有相對於其他癌症更多的藥物可供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期的病患,更有相當高的機會完全根治。因此,預防重於治療一直是大腸癌治療的最高準則。

網友Q問:大腸癌到底是什麼?

志典醫師:
大腸鏡之下,大腸癌的外觀
    大腸癌是大腸黏膜層因基因突變而形成瘜肉,經由10~15年的過程癌變而形成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年齡、西式飲食、抽菸、紅肉、高油脂食物、自由基、亞硝酸鹽(防腐劑)...等等。


網友Q問:大腸癌有什麼症狀嗎?

志典醫師:
    大腸癌為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其他相關症狀因腫瘤位置不同而異。
    若腫瘤位在右側大腸,症狀大多以貧血為表現,病患會覺得時常頭暈。然而女性因為有月經的關係,常慢性貧血的問題,很難跟右側大腸癌造成的貧血做區分。
    若腫瘤位在左側大腸,症狀大多以腹脹、腹痛、血便為表現。因為左側大腸的腸腔較窄,比較容易有阻塞相關症狀發生。
    若腫瘤位在直腸附近,症狀大多以血便、大便變細為主。因腫瘤位置靠近肛門口,腫瘤又是由血管增生豐富的組織構成,因此出血較容易被發現。而因為糞便到直腸附近會受到腫瘤的擠壓,容易有外型上的改變。
    雖然如此,還是必須一再強調,初期的大腸癌是完全沒有症狀的

網友Q問:如何得知我有沒有大腸癌?

志典醫師:
    有鑒於國人飲食西化,大腸癌發生年齡逐漸降低,國健局已經將大腸癌篩檢的年紀由50歲下修到45歲。有糞便潛血或是任何危險因子的病人,都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大腸瘜肉的檢出率約60~70%,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瘜肉並做瘜肉切除術,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


網友Q問:除了大腸鏡以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得知有沒有大腸癌?

志典醫師:
    有,但有缺陷。除了大腸鏡以外,還有鋇劑攝影和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不過大腸癌、大腸息肉或是病變檢出率都較差,而且無法做瘜肉切除或病灶切片。簡單來說,如果做了鋇劑攝影之後發現有大腸瘜肉,還是必須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加上瘜肉切除術,才能移除病灶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網友Q問:大腸癌是不是一定要化療?

志典醫師:
    大腸癌的分為第一到第四期,而治療方式與分期息息相關。第一、第二期只需要手術治療,之後定期追蹤。第三期與高復發風險的第二期則需要接受半年的輔助性化療。第四期病患,手術仍扮演一定角色,但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的治療相形重要。
    大腸癌術後,定期的大腸鏡追蹤腫瘤是否復發非常重要。病友必須積極配合醫師的追蹤,才能得到最好的預後甚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