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20歲末 大腸直腸癌病友會記事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組織凝集刀- 痔瘡手術的利器
組織凝集刀
痔瘡手術的利器
今天我們來談談組織凝集刀( Ligasure)
組織凝集刀是由Covidien公司( 現已被Medtronic公司併購 ) 所研發,
用於血管組織及軟組織凝集的工具。
構造像是一個老虎鉗,可以夾住組織,
然後再進行切割。
夾住的組織經過凝集後,可以抵抗三倍高的血壓衝擊,
因此在切割之後比較不會有出血的狀況發生。
臨床上相當廣泛的使用在內視鏡手術。
話說回來,
我們的痔瘡其實是肛門粘膜下層的組織,
含有很多的血管。
所以把這種止血切割用的好東西用在痔瘡切除,
再恰當不過了。
如今,
經過一代代改良設計,
Medtronic推出了相當適合痔瘡手術的型號。
不僅止血效果依舊,
尖頭的設計讓剝離(dissection) 痔瘡組織的時候更加靈巧,
在痔瘡切除的過程中,
更能清楚看到切割的位置,
讓手術更加精準且精緻。
組織凝集刀使用在痔瘡手術的時候,有許多優點:
1. 縮短手術時間
2. 減少手術出血量
3. 大幅減輕了短期術後疼痛
4. 減少術後排尿困難的發生率
5. 傷口癒合不良機率較低
其中,病患最有感的應該還是術後疼痛的減輕。
雖然不是每一位病人都做得到完全不痛,
但可以讓痔瘡術後的疼痛,
從7~8分降到2~3分,
甚至少數人可以達到1~2分的疼痛程度,
效果相當不錯。
除了上述的優點之外,也相當重要的一點是,
病人術後較快恢復正常工作,
這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大家都想趕快回到工作崗位,回復正常生活啊~
整體來講,
除了需要自費之外大概就沒什麼缺點了吧~XD
所以,
如果個人保險給付的話,志典醫師就會推薦給病患做使用。
組織凝集刀絕對是一個痔瘡手術的利器!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金馬57 [ 前往明天的路上] 合集 - Scene 8 痔瘡
痔瘡
金馬57 [ 前往明天的路上] 合集 Scene 8 痔瘡
FILM BY 鍾孟宏|金馬56最佳導演
< 痔瘡 >
昨天我先到了餐廳
看到一堆人在排隊
我想完蛋了
但沒多久收到你的訊息
你說要跟我分手
當下我的痔瘡突然復發
這兩天我想了很久
我做錯了什麼事?
說錯了什麼話嗎?
我相信
縱使沒有你
我還是可以好好走在這人生路上
未來 我們還會相遇
到時
我會把我心裡的愛
再次告訴你
現在外面下著大雨
我要趕去下午三點得直腸外科門診
這幾年來
你一直勸我去解決這痔瘡的問題
我都沒有好好聽進去
現在我決定要把痔瘡處理掉
希望這個決定
能讓你少了擔憂
也希望你能平安健康
再見
不只被分手,還同時痔瘡復發,有一股淡淡的哀傷啊~
他終於決定把痔瘡處理掉了,你呢?
註:痔瘡也是可以很有詩意的。電影人的創意讓志典醫師感到無比敬佩啊!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鏡檢殺手!檢查前千萬別吃的東西
鏡檢殺手
大腸鏡的天敵!?
有在打棒壘球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用力丟出一顆球,卡在球場邊的防護網上,拔不出來。
大腸鏡檢查的過程中,有一個東西也可能這樣,直接卡入鏡子裡面,造成阻塞,甚至整支鏡子必須進廠維修。
於是只好乖乖把大腸鏡退出來,重新換上另一隻,重新檢查。
折騰了一番,病人辛苦,助手也忙著拆鏡換鏡弄得滿頭大汗。
檢查結果順利,大叔只有一個小息肉,看起來是良性的,順利切除。完成檢查後,我們開始研究到底是什麼鬼東西打亂了我們的步調。
將將將將!!謎底揭曉了。。
是顆芭樂籽呢!QQ
就這麼剛剛好,卡在抽吸孔下方的小空間,進退不得。
原來這位大哥平常就喜歡吃芭樂,鏡檢前想說快樂的吃一下再來接受痛苦的低渣清流食物。沒想到一顆子沒乾淨,不偏不倚就竄到這裡來。讓我們硬生生的壞掉一支大腸鏡可以用。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大腸瘜肉-小時候的大腸癌
大腸瘜肉是大腸黏膜膜增生造成的病灶,主要大多是增生性瘜肉(hyperplastic polyp)以及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這兩大類,其他種類的瘜肉相對少見。腺瘤性瘜肉在經過10~15年之後,就有變成大腸癌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說是大腸癌的前身。雖然在大腸鏡的鏡頭下(註解1.),80%以上的瘜肉可以用外觀作為大致性的區分,但無法完全確定是屬於哪一種細胞型態,因此只要看到瘜肉,原則上一律切除,送交病理化驗。
![]() |
最常見的瘜肉長這樣 |
![]() |
增生性瘜肉 |
![]() |
還是增生性瘜肉 |
![]() |
躲在大腸皺褶後面的瘜肉,一個不小心就會漏掉 |
![]() |
腺瘤性瘜肉 |
網友Q問:大腸瘜肉切除會不會痛?有沒有什麼的併發症?
志典醫師:
大腸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因此切除瘜肉不會有痛覺。不過在過程中,大腸鏡可能需要打入較多的空氣,可能稍有腹脹的感覺。
至於切除瘜肉的併發症發生機率低於百分之一,主要包括出血、破孔兩種。其中有柄瘜肉(pedunculated polyp)在底部有一條供應瘜肉生長的血管,在切除的過程中可能因此造成出血。針對這類瘜肉,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內視鏡金屬止血夾做預防性的止血。
另外針對較大的瘜肉,或者所謂扁平瘜肉(sessile polyp),建議使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內視鏡粘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才能將瘜肉做完整的切除。這類的瘜肉切除屬於難度較高的技術,必須經由熟練且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才能將出血、破孔併發症的機會降到最低。
以下是典型的瘜肉切除:(polypectomy)
![]() |
前方看到一顆瘜肉 |
![]() |
伸出瘜肉切割環(snare)把它像套圈圈一樣圈起來 |
![]() |
電燒切除,留下一個小小的潰瘍 |
![]() |
用內視鏡止血夾夾起來,避免穿孔 |
這個例子瘜肉雖然很小,切口也沒有流血,但切面稍微深一點點,志典醫師還是用止血夾處理了,安全為上。
網友Q問:瘜肉切除後如果有使用內視鏡止血夾,夾子留在身體裡面會不會怎麼樣?
志典醫師:
內視鏡止血夾雖然會暫時停留在腸道裡面,不過經過兩週左右就隨著黏膜的代謝而被排出體外,因此不用過度擔心。止血夾排出的同時,黏膜也已經癒合,不會有出血、破孔的問題,達到安全切除瘜肉的目的。
註解1 : 我們的腸道黏膜微血管較容易吸收光線中的藍、綠光,由Olympus公司研發的新式大腸鏡大多配有NBI(Narrow Band Image)技術,可過濾掉紅光,讓藍綠光顯影更清楚,用來閱讀微血管的走向分佈(pit pattern),藉此判斷瘜肉是否已經癌化。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木瓜牛奶阿伯~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吉普車病 - 小屁屁附近會痛不一定是痔瘡廔管喔!
毛多的人,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比較容易有潛毛竇的發生。那麼,什麼是潛毛竇呢?
人類歷史上,曾有一段時間有大量的潛毛竇病人的發生,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根據統計,美軍在1940年代,一共有超過八萬個士兵因為這個疾病就醫,許多是因為久坐軍車,臀部毛髮拉扯而造成。這就是潛毛竇又稱為” 吉普車病 “( jeep disease )的由來。所以,長途載客的司機們其實也是好犯的族群。
治療上以手術為主。不論是切開引流,局部切除並直接傷口縫合,局部切除並以局部皮瓣重建,局部切除加上次級癒合等等。
今天分享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病例。
--------------------------------------------
分隔頁 以下有手術照片 請謹慎取用 就是這麼老派要用BBS的老方法來提醒大家
--------------------------------------------
--------------------------------------------
分隔頁 以下有手術照片 請謹慎取用 就是這麼老派要用BBS的老方法來提醒大家
--------------------------------------------
這位病人是個性(ㄇㄠˊ)感(ㄉㄨㄛ)的25歲底迪。前胸後背都是濃密的毛髮,主訴背後尾胝骨附近疼痛好幾天,而且有分泌物。檢查的時候,看到在股溝的上端有一個紅腫的小開口,有一些膿狀分泌物,按壓有明顯疼痛感。
這樣的病史加上這樣的表現,幾乎可以確定就是潛毛竇( pilonidal sinusitis with abscess)這個診斷了。由於病人已經手術過而且復發兩次,本次還是建議廣泛切除並且作局部皮瓣重建,希望可以不要再復發了。
術前,整形外科的呂醫師用麥克筆仔細地畫出皮瓣的設計,使用菱形皮瓣(rhomboid flap)來重建。
計劃擬定好了之後,便開始我們的手術。我們花了約15分鐘將病灶切除,但在下背部中央的位置留下一個大約 10 x 12 公分大小的表皮缺損,讓整形外科來傷腦筋。
整形外科也很厲害,完全依照術前的皮瓣設計,幫我們把皮膚缺損給完美的補了起來。
![]() |
重建完成,補得很好! |
術後,交給專業的傷造口護理師CL姐幫病患做傷口的護理,用負壓傷口治療(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的方式處理,不僅降低感染的機會,病人也不用經歷每天換藥的辛苦。
![]() |
NPWT讓病人術後很輕鬆! |
術後第五天,移除病人的NPWT 引流管,病人順利出院。這次,目前為止一切順利!期待病人回診時給我們一切穩定的好消息!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一個大腸直腸科醫師的大腸鏡體驗
一個大腸直腸科醫師的大腸鏡體驗
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啊~
俗話說的好,
“ O 人 者 人 恆 O 之 ”( O 可以填入任何動詞)
幫這麼多人做過大腸鏡檢查,篩檢過這麼多大腸疾病,自己卻沒做過大腸鏡檢,好像說不太過去。再者,看多了自己也會害怕,醫界傳有一個說法,走哪一科的醫生通常就會得到那一科的毛病,更何況我也算有家族史啊!(志典醫師自己也很怕大腸癌啊!)。因此,就在某天上班查完房的時刻,終於下定決心,排出時間,準備好好檢查一番。
很快地,時間來到檢查前兩天了。兩天前開始做腸道準備,只能吃低渣飲食。因此志典醫師一大早就到全家便利商店買了半條土司,心想,反正也沒時間準備其他食物,今天餓的時候就靠它了。一大早先吞了兩片,一如既往的搭配咖啡當成早餐。早餐,pass~
沒想到中午是最大的煎熬。科內訂了聖誕大餐準備過聖誕節,各式各樣的食物讓我好煎熬啊!不過,經過了一番仔細檢視菜色之後,發現我還是有可以吃的食物!於是大吃特吃了不帶皮烤雞肉,跟貢丸湯的清湯,還是吃得飽飽的!大腸鏡前的腸道準備可以不用那麼辛苦!

腸道準備衛教單上面列舉的低渣食物,不過其實不只這些喔!
到了晚上,因為中午吃烤雞肉吃太多,居然不餓。喝了個人喜愛的老賴紅茶配吐司就當一餐了。第一天的腸道準備順利度過~
第二天腸道準備就稍微辛苦一點了,必須全天清流質飲食。早餐、午晚餐分別以咖啡跟蛤蜊湯度過。到了晚上七點,帶著萬分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喝下第一次的保可淨瀉藥。過了半個鐘頭,拿起準備好的舒跑跟礦泉水開始一杯一杯規律的補充水分。
半小時過去了。。。
一小時過去了。。。
一小時半過去了。。。
兩小時過去了。。。
慢慢的,不知不覺已經晚上十點了,一點拉肚子的感覺也沒有。。。
這下志典醫師開始擔心了。要知道如果沒有拉肚子把腸道內的便便解乾淨,隔天的大腸鏡檢查根本就是個悲劇啊!而且也無法發揮鏡檢預期的成效。於是,也顧不得下一個劑量是隔天凌晨才吃,當場就先再泡一包喝下去,繼續補充水份。
半個鐘頭過去了。。。
一個鐘頭過去了。。。
一個半鐘頭過去了。。。
咦?
就在這個moment,肚子好像有點感覺了,趕緊跑去廁所等。最後,終於在半夜十二點開始拉肚子,讓我鬆了好大一口氣。。。
“Well, better late than never.” 我暗想。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床睡覺去。今天,總共喝了大約5000cc的液體,終於達到預期清腸的效果。
隔天一大早到了醫院,找到一向信賴的張醫師準備開始了。不過,因為臉皮太薄,不好意思叫眾家學弟助理們走開,沒有進行清場的動作。只好安慰自己這是“ 秉持著教學醫院的精神,把自己當教材” 奉獻給醫學教育(好吧我承認我是百般不願啊~)
於是就在好幾位學弟、助理們的眾目睽睽之下,開始了我的檢查。(應該不會有人跟我一樣在七八個人,十幾雙眼睛的注目下做大腸鏡檢查吧QQ)
因為覺得身為大腸直腸科醫師,應該要實際體驗ㄧ下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的感覺,因此沒有選擇做無痛大腸鏡檢查而是直接做一般大腸鏡檢。過程中,因為自己知道檢查到哪個位置,更能實際感受到病人在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不舒服。跟過往的經驗一樣,乙狀結腸的部位會有拉扯的感覺而感到不適,骨盆腔有點酸脹感的,另外在施做到脾彎曲的部位也稍有不適,其他並沒有太大的痛感。整個過程中,的確在轉彎的時候較不舒服,在此也要特別謝謝張醫師技術高超!(註)
檢查十分順利,很幸運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大腸瘜肉或是其他問題。除此之外,實際體驗了檢查過程中的各種感覺,在之後施做大腸鏡檢查時,更能用自己的親身經驗感受與病患們溝通,算是我最大的一個收穫。
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了。定期的檢查,至少可以確保我可以繼續安心的吃我最愛的串燒好幾年。划算!

被做檢查 V.S. 施做檢查
註:大腸鏡檢查中,病人感受到疼痛與否,除了醫師技術技巧之外,也與病人的大腸本身的狀態有關。有開過刀,經歷過剖腹產,子宮內膜異位。。。等等病史的病人,可能因為腹腔內沾黏而造成腸道較為彎曲,造成大腸鏡檢查過程中比較疼痛。然而,由於無法事先預知腸道沾黏狀況,或是腸道彎曲的程度,因此需不需要做無痛大腸鏡避免過程中過度疼痛,還是需要由醫師依照個人狀況評估。
很快地,時間來到檢查前兩天了。兩天前開始做腸道準備,只能吃低渣飲食。因此志典醫師一大早就到全家便利商店買了半條土司,心想,反正也沒時間準備其他食物,今天餓的時候就靠它了。一大早先吞了兩片,一如既往的搭配咖啡當成早餐。早餐,pass~
沒想到中午是最大的煎熬。科內訂了聖誕大餐準備過聖誕節,各式各樣的食物讓我好煎熬啊!不過,經過了一番仔細檢視菜色之後,發現我還是有可以吃的食物!於是大吃特吃了不帶皮烤雞肉,跟貢丸湯的清湯,還是吃得飽飽的!大腸鏡前的腸道準備可以不用那麼辛苦!
![]() |
腸道準備衛教單上面列舉的低渣食物,不過其實不只這些喔! |
到了晚上,因為中午吃烤雞肉吃太多,居然不餓。喝了個人喜愛的老賴紅茶配吐司就當一餐了。第一天的腸道準備順利度過~
第二天腸道準備就稍微辛苦一點了,必須全天清流質飲食。早餐、午晚餐分別以咖啡跟蛤蜊湯度過。到了晚上七點,帶著萬分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喝下第一次的保可淨瀉藥。過了半個鐘頭,拿起準備好的舒跑跟礦泉水開始一杯一杯規律的補充水分。
半小時過去了。。。
一小時過去了。。。
一小時半過去了。。。
兩小時過去了。。。
慢慢的,不知不覺已經晚上十點了,一點拉肚子的感覺也沒有。。。
這下志典醫師開始擔心了。要知道如果沒有拉肚子把腸道內的便便解乾淨,隔天的大腸鏡檢查根本就是個悲劇啊!而且也無法發揮鏡檢預期的成效。於是,也顧不得下一個劑量是隔天凌晨才吃,當場就先再泡一包喝下去,繼續補充水份。
半個鐘頭過去了。。。
一個鐘頭過去了。。。
一個半鐘頭過去了。。。
咦?
就在這個moment,肚子好像有點感覺了,趕緊跑去廁所等。最後,終於在半夜十二點開始拉肚子,讓我鬆了好大一口氣。。。
“Well, better late than never.” 我暗想。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床睡覺去。今天,總共喝了大約5000cc的液體,終於達到預期清腸的效果。
隔天一大早到了醫院,找到一向信賴的張醫師準備開始了。不過,因為臉皮太薄,不好意思叫眾家學弟助理們走開,沒有進行清場的動作。只好安慰自己這是“ 秉持著教學醫院的精神,把自己當教材” 奉獻給醫學教育(好吧我承認我是百般不願啊~)
於是就在好幾位學弟、助理們的眾目睽睽之下,開始了我的檢查。(應該不會有人跟我一樣在七八個人,十幾雙眼睛的注目下做大腸鏡檢查吧QQ)
因為覺得身為大腸直腸科醫師,應該要實際體驗ㄧ下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的感覺,因此沒有選擇做無痛大腸鏡檢查而是直接做一般大腸鏡檢。過程中,因為自己知道檢查到哪個位置,更能實際感受到病人在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不舒服。跟過往的經驗一樣,乙狀結腸的部位會有拉扯的感覺而感到不適,骨盆腔有點酸脹感的,另外在施做到脾彎曲的部位也稍有不適,其他並沒有太大的痛感。整個過程中,的確在轉彎的時候較不舒服,在此也要特別謝謝張醫師技術高超!(註)
檢查十分順利,很幸運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大腸瘜肉或是其他問題。除此之外,實際體驗了檢查過程中的各種感覺,在之後施做大腸鏡檢查時,更能用自己的親身經驗感受與病患們溝通,算是我最大的一個收穫。
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了。定期的檢查,至少可以確保我可以繼續安心的吃我最愛的串燒好幾年。划算!
![]() |
被做檢查 V.S. 施做檢查 |
註:大腸鏡檢查中,病人感受到疼痛與否,除了醫師技術技巧之外,也與病人的大腸本身的狀態有關。有開過刀,經歷過剖腹產,子宮內膜異位。。。等等病史的病人,可能因為腹腔內沾黏而造成腸道較為彎曲,造成大腸鏡檢查過程中比較疼痛。然而,由於無法事先預知腸道沾黏狀況,或是腸道彎曲的程度,因此需不需要做無痛大腸鏡避免過程中過度疼痛,還是需要由醫師依照個人狀況評估。